查看原文
其他

浙大老师教书29年成偶像,学生排队要签名

专心听课的 浙江大学 2024-07-08

一门课程结束了

同学们却未直接离开教室

而是排起了长队——

排队做什么?

等签名!

等谁的签名?

授课老师的!



这究竟是什么课?

学生们评价该课程说:

“选到就是赚到”

“听了这门课,入了法学坑”

“满足我对通识课的一切美好想象”

“更适合浙大学生体质的法律通识课”


你猜到了吗?

这就是由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周黎明

开设的通识课程《经济法理论与实务》



01

一门好课,何以被称道?


提及《经济法理论与实务》,上过这门课的同学总会笑着描述上课时的“神奇”感觉:“像是在听故事会,但又学到了不少知识干货。”这是因为周黎明善于拆解律师工作中遇见的真实事件,再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其中的关键部分,在营造轻松欢乐的课堂氛围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加深同学们对相应法律理论的理解。



“我从来不看那些电视剧,因为我打的官司远远比剧情来得离奇曲折。”——这是周黎明的名言。在近两个半小时的课堂上,通过周黎明的精彩讲述,同学们不仅能感受到法律的魅力,更能窥见人生之明暗——当现实生活的多个切面都在法律的视角里得到解读,大家或捧腹、或喝彩、或叹息。希望与温暖、泪水与彷徨都浓缩在鲜活的案例中,逐一呈现。这不再只是一堂法律通识课,更是一门人生体悟课。


同时,周黎明在取舍法律理论部分时,着力于传授就业创业、消费维权等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为学生们当下和未来的发展抹上法律底色。同时,他把起草一份合同或民事起诉状作为课程作业,“希望学生们能从这门课里真正学到东西,能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和周围人的合法权益,也能给自己创造机会。


课后,师生们的联系依旧紧密。遇见法律难题时,学生们会寻求周黎明的帮助:当网购遇上权益侵害,同学们主动联系消费者保护协会和工商管理部门成功解决;租房时遇上存在纠纷的二房东,同学们也懂得报警追回押金,切实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益……


一学期的课程时间很短,但周黎明与同学们结下的师生情谊却很长。结课时,周黎明向所有同学深深鞠躬,一句“希望能永远做大家的朋友”激起大家深深的不舍,有同学在校内论坛发帖表达感慨,引起同学们的热烈反应:“泪目了,顶级好老师!”“老师真的巨好,讲的案例特别有意思”……



02

一门好课,何以开端?


有趣的授课教师、生动的上课形式、实用的课堂内容和新颖的课后作业,都是《经济法理论与实务》这门课备受好评的重要原因。周黎明上课从不点名,却有学生提前几个小时去占前排位置;这是一门全校通识课,却有学生因此走上法学道路;已毕业的学生们回校举办集体婚礼,周黎明常作为新人们“最想见的老师”出席……这些都是好课程、好老师和学以致用的学生们相遇后的“奇妙反应”。


1995年起,周黎明接手了由卢建平开设的选修课程《经济法》。“我备课了一个暑假,第一次上课的时候还是特别紧张。”周黎明回忆道,“当时我就有一个念头,枯燥的法条是不能吸引同学们的”,因此,周黎明格外注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以此激发学生们对经济法的兴趣,也大大提升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实际接受度。29年前的初相遇,早已为好课与好老师的故事写下了动人的序章。


后来,周黎明成为了兼职律师,将律师实践中遇到的更多真实案例灵活运用到课堂中:夫妻房产产权的归属纠纷、家庭中遗产分配的争论、企业间的真实博弈……这门实用又有趣的课程越来越受欢迎。


为了满足同学们的需求,在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和经济学院的大力支持下,这门课程的选课容量逐步扩大,授课教室也多次调整更换。目前,《经济法理论与实务》课程在每个短学期都容纳了近五百位同学,已经固定在大型演讲厅授课。



虽然开课已有二十九年,周黎明却用“常听常新”来描述实际授课内容——在这些年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以“经济法”为主题的教学内容不断扩容,课上讲解的“案例库”也对应更新。“我的课,每一学年都不一样。”周黎明说。


考虑到课程实际内容对实务的重视,2017年,周黎明将课程名称更改为《经济法理论与实务》。同名的线上课程于2019年9月第一次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和智慧树分别开课,至今已开课六次,选课人数超过8万人,课程被全国一百多所高校采用。2023年,该课程顺利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03

一门好课的隐性面


要打造一门好课,老师不仅要在显性的课堂上与学生们实现良好互动,而且要在隐性方面做好育人工作。


身兼律师、工作繁多,但是周黎明在开课29年时间里,从未缺席任何一次课。他始终把“老师”这一身份“置顶”:“这门课可以说是我的‘生命课’,我不想错过任何一堂课。而且,教书育人才是我的本职工作。无论再忙,我都应该去给同学们上课,这是对大家基本的尊重。有些同学非常期待每周的课,我也不能让他们失望。”



课堂上,周黎明总能举出与理论相关的案例,既来自律师实践中遇见的典例,也源于他在生活中广泛收集的信息:他有剪报的习惯,会将报纸上适合用于教学的案例逐一剪裁、收集和整理,不断更新课上的“经济法小故事”。海量的案例都是为了让原本枯燥的法条更加鲜活生动,让专业性强的理论更加易于理解,也印证着周黎明“把热爱做到极致”的决心。


《经济法理论与实务》课程紧紧围绕着“经济法”这一关键词,是经济学与法学的有机融合体。而本科法学、硕士经济学,博士为法经济学方向的周黎明正好对此颇有心得:“这样的学科交叉正好能够开阔同学们的视野。以经济的角度考虑法律问题,就会发现其实法律也是需要成本的。


除了在课堂上启发学生拓展思维,周黎明还时常鼓励同学们追寻自己的心之所向,享受学习和成长的快乐,正如他在给大家签名时总会留的那一句:“求学是最大的乐趣”。







以法律为底

用经济描线

理论与实务两种色彩碰撞

绘出一颗师者的丹心

溢出求知求学的乐趣

这幅名为《经济法理论与实务》的画作上

还将增添新的图案

这张已绘制了29年的长卷

还将一直延展




文字记者: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余佳欣 李晓雅
图片来源于受访者本人和官微往期内容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余佳欣
责任编辑:周亦颖


推荐阅读

1.今年,我们这样为浙大庆生!
2.95后女生→《自然》一作→享教授待遇
3.上海、广东,今日起报名!
4.两篇,同期上线!
5.浙江大学2024年浙江省“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简章发布
6.来了!浙大文化新地标

点个赞和在看,一起感谢好老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