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GIS基础】谁都能学会的地形分析全流程(2)

数读菌 数读城事 2021-09-20

我来填坑了!!!距离上一篇已经好几个星期了==一如既往的拖延症。

要点梳理

主要内容:DEM的获取与处理、高程分析、坡度分析、坡向分析、地形起伏度分析、地表粗糙度分析、地表曲率分析;

主要工具:镶嵌至新栅格、按掩膜提取、投影栅格、坡度、坡向、焦点统计


有兴趣可以回顾下DEM的获取与处理、高程分析、坡度分析、坡向分析的内容:

【GIS基础】谁都能学会的地形分析全流程(1) 2020-03-05

接下来就是今天的内容,直接接上一篇。
五 地形起伏度分析
5.1 地形起伏度是什么?

地形起伏度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最高点海拔高度与最低点海拔高度的差值。它是描述一个区域地形特征的一个宏观性的指标。从地形起伏度的定义可以看出,求地形起伏度的值,首先要求出一定范围内海拔高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对其求差值即可。地形起伏度源于前苏联科学院地理所提出的地形切割深度,地形起伏度是划分地貌类型的一个重要指标。

——摘自百度百科==

地形起伏度的公式为:

嗯,真是简单的公式,我一个文科生都看得懂==式中,R代表地形起伏度,Hmax代表单位面积内最大高程值,Hmin代表单位面积内最小高程值。

5.2 地形起伏度计算

好了,不逼逼了,在ArcGIS里怎么求这个玩意?需要使用到工具【焦点统计】

首先要把之前的投影过的DEM加载进来

依次打开【Spatial Analyst 工具】【邻域分析】【焦点统计】,进入工具设置页面:

接下来我要解释一些设置。输入输出这种就不说了。

“邻域分析”选择的“矩形”“邻域设置”高度宽度“统计类型”选择的“RANGE”。用下面的图比较好解释。下面的图显示的是矩形邻域下设置3*3像元的情况下的“RANGE”统计方式。有颜色的方格显示的就是3*3的矩形邻域,每一个小方格就是一个像元,“RANGE”意思是计算邻域内像元的范围(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前面的邻域中最大是5,最小是1,因此中间格的计算结果就是右图的4。


使用“RANGE”可以说就是为了计算最大值减去最小值,与地表起伏度的公式相一致。那么,邻域到底应该怎么设置?为什么我选的是15*15呢?这种时候就要搬参考书了~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4月版本,里面的叙述邻域范围通常采用20 公顷左右(如50m×50m 栅格建议采用9×9 邻域,30m×30m 栅格建议采用15×15 邻域,20m×20m 栅格建议采用21×21 邻域)”

这句话要怎么理解呢。20公顷的范围意味着大约“450m*450m”的范围,目前使用的30米精度的DEM,意味着邻域有15个像元。用这个标准的话,90*90精度应该是采用5*5的邻域。

解释结束,直接生成结果。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者相关标准进行分类(查文献)。

地形起伏度计算结果


今天就写到这里


今天的练习数据是在上一篇基础上进行的
练习数据获取就看上一篇吧~

_(:_」∠)_那个,给点打赏支持下可好~~~


下期预告

地表粗糙度分析、地表曲率分析

END>


使用关键词搜索历史文章请点击【阅读原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