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座干货】“克立讲坛”第一讲:“经学哲学”研究方向探析

讲座干货

2021年9月25日上午,南开大学哲学院成功举办了“克立讲坛”系列学术讲座的第一讲,由哲学院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严正教授登坛开讲,讲座主题为“经学哲学”研究方向探析。南开大学中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卢兴教授担任主持人,中国哲学教研室吴亚楠副教授担任评议人,本科生、硕博研究生40余人到场聆听并参与讨论。


严正教授在讲座伊始首先提出了以下问题:我们今天研究传统文化,是否需要重新关注经学研究?经学史与儒学史以及中国哲学史的关系如何?“经学哲学”的研究方向是否成立?接着,严老师从经学基础入手,对“五经”、“六经”、“十三经”等一系列范畴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解说,为进一步深入的探讨奠定了知识背景。关于经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严老师指出,经学是中国传统时代的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与汉语言、教育、选官制度、信仰等社会生活各方面息息相关。

严老师反思百余年来的中国哲学史学科的演进,指出该学科在创制之初自觉或不自觉地依傍了西方哲学史的范式,因袭了以哲学家个体为中心的书写框架,而忽视了经典的地位和作用,这并不符合中国哲学史、儒学史的历史实际。有鉴于此,严老师强调经学史与儒学史的内在同构性,指出历史上儒学的演进即表现为经学的形态转变,具体分为五个阶段:(1)先秦儒学,这是前经学时代,也是经学形成阶段;(2)汉唐儒学,这是以五经为主的汉代强调师法家法的今古文经学、隋唐的注疏经学阶段;(3)宋明儒学,这是新经学,或者说四书学兴起的阶段,注重宋学的经典诠释和义理建构;(4)清代儒学,这是汉代经学的复兴、回归、以及重建阶段;(5)近现代儒学,这是经学的终结与儒学的失落。严老师指出,基于儒学史与经学史的内在同构性,“儒家哲学”与“经学哲学”具有同一性,因此“经学哲学”的成立无疑是必然的。

严老师进一步阐发了经学哲学研究的主要论域,将其具体归纳以下几方面:(一)儒家经典的形成:探索儒家经典的产生、形成,进而探索经典对于人类文明和精神发展的作用;(二)经学哲学的观念系统:对儒家经典中各种观念加以论证和支撑的核心范畴和命题构成了经学哲学的观念体系;(三)经学在教化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揭示经学教育对于儒者的人生成长和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具的影响和作用,进而分析其发生影响的机制;(四)经学哲学的核心与特质:从“天命与天理”“王道与霸道”“礼治与德治”“仁本与礼本”“情本与理本”等多个问题探讨经学哲学的内在特质;(五)经典诠释学问题:探讨信奉经典的儒者的内部经典诠释,在中西比较的视域中揭示儒家经典诠释学的特质;(六)现代经学复兴问题:通过研究传统儒学通过经典的选择和新释而成就理论创新,探讨其对于今天儒学复兴的借鉴意义。

严正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与师生分享了自己二十余年的研究心得,引起了听众们的广泛共鸣。讲座后,吴亚楠副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精彩的评议,在场师生就相关问题与严老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本次讲座是哲学院“克立讲坛”系列学术讲座的第一讲。“克立讲坛”是南开大学中国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系列学术活动,冠名旨在纪念该学科创始人方克立先生(1938-2020)。该讲坛主要通过专题讲座、学术会议、读书沙龙等多种形式,围绕当前学界聚焦的前沿热点问题,鼓励师生之间、不同领域研究者之间进行平等深入的探讨,意在突破不同学科领域间的壁垒,搭建兼具互补性和合作性、专精性与开放性的学术交流平台。


文案:乔帅钘

排版:高汐玥

编辑:高汐玥

审核:卢兴

哲学院融媒体中心 宣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