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座回顾 | “克立讲坛”第七讲:四德论——孟子与柏拉图之间

讲座干货

  (通讯员:李晓盟)2022年10月24日晚上7点,由中国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克立讲坛”系列学术讲座的第七讲 “四德论——孟子与柏拉图之间”在哲学院102教室举办。与以往不同,此次讲座采取了对谈形式,中国哲学教研室的叶树勋老师与外国哲学教研室的邓向玲老师为我们呈现出一场思想的“盛宴”。本场对谈由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严正老师主持,卢兴吴亚楠单虹泽郑随心几位老师以及百余位学生以线上或线下方式参与了此次讲座。


     本次讲座包含四个环节:首先由邓向玲老师介绍柏拉图的四德论,之后由叶树勋老师讲解孟子的四德思想,接下来是两位老师的精彩对谈,最后是两位对谈老师和师生进行互动。 

在第一个环节中,邓向玲老师通过分析柏拉图早期和中期的对话录,为我们剖析了德性的原义、四德的内涵及四德之间的关系。她指出,“德性”(ἀρετή)指的是一个事物的完满存在与良好状态,并且与“幸福”息息相关;幸福并不取决于欲望,而决定于灵魂的“健康”。在柏拉图思想中,德性是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包含众多德目,而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则是其间的主要德目,可以简称为“四主德”。其中,“智慧”是具有统摄性的德性。“正义”则是具有结构性的德性,它是“智慧”“勇敢”“节制”各司其职后结出的“果实”。邓老师强调,柏拉图讨论四主德以灵魂与城邦作为基本的背景,德性根本上指的是灵魂或城邦所拥有的一种良好的状态;灵魂或城邦的正义就体现在各部分的各守其职、各尽其责之中。



第二个环节,由叶树勋老师讲解孟子的“四德”思想。叶老师认为,以“主德”视角切入,能帮助我们把握儒家思想中丰富而复杂的德性理论。孟子思想中的“四德”即是“仁”“义”“礼”“智”四种德性,与柏拉图不同,孟子没有对四德进行直接界定,而是通过“即用显体”的方式阐述四德的内涵。在《孟子·离娄上》中论述了四德之“实”,由此可发现“仁”“义”二德乃主德中的主德,“礼”“智”则配合“仁”“义”二德的实现。叶老师继续指出,既然四德为主德,那么其他德目就成为了四德(尤其是“仁”“义”)的自然延伸。以孟子四德说为基础,叶老师还将视域扩展到先秦儒家,向前追溯了孔子和子思的德性思想,发现先秦儒家思想经历了从“三德”(仁、智、勇)到“五德”(仁、义、礼、智、圣)、再到“四德”(仁、义、礼、智)的发展过程。


第三个环节是两位老师的对谈。邓向玲老师首先提出了“孟子在何种意义上谈论德性”与“在孟子思想中如何判断好人与坏人”这两个问题。叶树勋老师认为,孟子关注的是人性论层面上的“人性为什么是善的”这一问题,四德是其所主张的人性本善的基本依据;至于好人和坏人的判断标准,根本来说不在于先天的禀赋而在于后天的“扩充”,在孟子思想中,四德人人皆存,只要自觉扩充,都可以成为好人。

叶老师沿此,向邓老师提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孟子肯定人人皆有四德,所以,在先天禀赋上人人都是平等的;而柏拉图则用金银铜铁来比喻人的先天禀赋的不同,那么是否可以说柏拉图具有精英主义倾向?邓老师认为,柏拉图的思想其实是一种更为真实的平等主义,上天赐予的禀赋虽然不能改变,但是德性的实现要经过漫长的培养,因此当德性落实于现实阶层中时则需要后天的努力。

叶老师总结到,在这个问题上柏拉图与孟子之间最基本的差异可能在于:在理想状态下即人人都能把自身禀赋完全实现的情况下,孟子认为“人人皆可为尧舜”,而柏拉图思想中的三种人由于先天禀赋的不同,在最终结果上无法达到一致,当然,柏拉图并不主张血统论,他说过铜铁也可能生出金银。

会议最后,师生就柏拉图与孟子德性论中的相关问题与两位对谈老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老师们从不同角度给予了这些问题充分且深刻的诠释。在师生的热烈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本次讲座是哲学院“克立讲坛”系列学术讲座的第七讲。“克立讲坛”是南开大学中国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系列学术活动,冠名旨在纪念该学科创始人方克立先生(1938-2020)。该讲坛主要通过专题讲座、学术会议、读书沙龙等多种形式,围绕当前学界聚焦的前沿热点问题,鼓励师生之间、不同领域研究者之间进行平等深入的探讨,意在突破不同学科领域间的壁垒,搭建兼具互补性和合作性、专精性与开放性的学术交流平台。该讲坛已举办校内系列讲座七场,海内外名家讲座三场,本学期还有更多精彩的讲座即将呈现。

“克立讲坛”系列学术讲座往期回顾

【讲座回顾】“克立讲坛”第一讲:“经学哲学”研究方向探析

【讲座回顾 】“克立讲坛”第二讲:曾国藩的礼学经世思想

【讲座回顾】“克立讲坛”第三讲:儒家历史哲学刍议

【讲座回顾】“克立讲坛”第四讲:“全球老学”与中国经典译本的哲学意义

【讲座回顾】“克立讲坛”第五讲:方克立先生学术思想述要

【讲座回顾】“克立讲坛”第六讲:牟宗三道德形上学建构的康德桥梁与黑格尔原型


“克立讲坛”海内外名家系列学术讲座

【讲座精华】“克立讲坛”海内外名家系列第一讲:“夜行”——一种黄老道家的心灵学说与行动方式

【讲座精华】“克立讲坛”海内外名家系列第二讲:中国哲学知识体系的回顾、反思与重构

【讲座精华】“克立讲坛”海内外名家系列第三讲:老庄思想与现代生活


文案:李晓盟

排版:丁晗

责编:石一

编辑:李玥

校对:李玥

审核:卢兴

来源:哲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

哲学院融媒体中心 宣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